“大連木棍兒李”:用匠心還原家鄉的舊時光
1
2
3
4
?????段曉偉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朕?
????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,今年的活動主題為“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”。本期《大連非遺現在時》聚焦普蘭店秸稈(木棍)手工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偉。
????他出生在大連市“古蓮之鄉”——普蘭店區,家里祖祖輩輩都是當地的能工巧匠?,F在,他也成了一個木藝巧匠,用秸稈(木棍)栩栩如生地還原了很多人記憶里家鄉的舊時光,并因此成了普蘭店秸稈(木棍)手工技藝非遺傳承人,還得了一個響當當的稱號“大連木棍兒李”。
????《東北民居》一炮打響
????李偉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,兒時的玩具都是爺爺用秸稈和木棍制作的,那些看似普通的小玩具卻是有著200多年歷史傳承的普蘭店秸稈(木棍)手工技藝。這項技藝最早起源于百姓用高粱秸稈、玉米秸稈、柳條桿等制作的各種造型的燈籠、水缸蓋、小籠子等生產生活用品,是集木工、美工為一體的多種手工技藝。形象逼真、地方風格濃郁,反映了本地的人文風俗,蘊含了深刻的文化內涵。
????李偉五六歲的時候就跟著爺爺用木棍做鳥籠子,爺爺去世后,他又跟父親做燈籠、扎風箏、制作飛禽走獸等。2003年,當李偉站在下崗后再次擇業的十字路口,他毫不猶豫地將目光轉向這項家族技藝上。彼時彼刻他思考的是,能不能把這門藝術轉化成一種有意義又有生命力的藝術表達。
????一次朋友聚會給李偉帶來了創作靈感,擺弄著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和牙簽,他仿佛看到了家鄉老屋上的窗欞和瓦當,頭腦中也有了新的構想。2004年年末,經過近一年的構思、設計、選料、創作,李偉的第一件工藝品——用木棍、秸稈全手工制成的長26厘米、寬17厘米、高26厘米的《東北民居》完成了。
????小到3毫米的火柴盒、大到5厘米的炕桌,從屋外雞舍、柴垛到屋內的拉線開關,從屋內墻上懸掛的連環畫到門外張貼的春聯,可以旋轉打開的門窗、一應俱全的家居用品……60余件作品,設計精巧、栩栩如生,將20世紀50年代東北民居展現得淋漓盡致。在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上,李偉的《東北民居》一炮打響,獲得遼寧省唯一金獎。
????“這幅作品到春節前才完工,我就給作品也貼上對聯,還掛上彩,就連屋里墻上的連環畫都是我自己手繪的?!睍r隔多年,談到當年的創作,李偉仍然記憶猶新。
????每件作品都是
????一個時代的生動反映
????2006年,李偉又連獲大連市政府兩項文藝最高獎項:在大連“三個十”評比中獲“十件作品獎”,在金蘋果評比中獲“優秀創作獎”。從那時起,“大連木棍兒李”的雅號也不脛而走。
????噴薄而出的靈感加快了李偉創作的速度,他開始了《中國農家小院·民居》系列作品的創作。從茅草屋到大瓦房再到現代別墅,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生動反映。民居系列李偉一做就是三年,為了解決工藝難題,李偉走工廠、進高校,問計于工人技師,求教于大學教授,在圖書館和新華書店的書架上尋求理論的給養。
????2008年,李偉的《中國農家小院·民居》系列作品,一舉奪得中國工藝品展最高獎,他本人被吸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,成為大連市首批工藝美術大師。
????他讓大連的老電車出名了
????技藝的不斷精進,也給李偉帶來了更多機會,一家工藝品廠的廠長慕名而來,想聘請他擔任總工藝師。從國企下崗多年后重新獲得高薪職位,李偉沒有欣喜若狂,反而經常陷入沉思,他在思考能不能開發一種產品,既能體現出大連城市文化特色,又能讓企業的效益好起來。最終,他將目光鎖定在大連市標志性的城市風景——老電車上。
????為了能透徹地研究老電車的結構,李偉從普蘭店到大連往返數次,有的時候在電車里一坐就是一天。他仔細觀察、精心測繪,認真記錄電車的內外結構,然后回家反復計算、組裝、實驗。
????在公交專業人士的幫助下,李偉終于制造出了一個比例為1∶30的標準老電車模型。操控臺上的銅把手閃閃發亮,車內隔斷、座椅、扶手、窗戶上的安全欄桿、前后大燈、小燈、保險杠等樣樣齊全,這便是202電車的標準縮小版。
????由于產品精巧逼真,栩栩如生,一上市便供不應求。2009年,大連公交集團百年慶典,一次就訂購了800多輛作為貴賓禮物。而這輛擁有2800余個部件的老電車模型,也讓李偉多次獲得國內以及省市大獎。為了提高產能、保證供應,企業擴大招工,讓200多名下崗職工有了再就業、增收入的機會。
????大連的老電車出名了。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香港等地的文博機構紛紛慕名前來,請李偉用傳統技藝再現各地老電車的神韻。幾年后,李偉的“中國老電車”作品系列誕生了,他本人也有了一個新的雅號——“中國電車王”。
????2007年,大連市將普蘭店秸稈(木棍)手工技藝確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作為非遺傳承人,李偉深感使命光榮、責任重大,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將普蘭店的非遺文化發揚光大。于是,他帶領民間藝人走進校園和社區,發起了“傳非遺文化展民間藝術”的宣講活動,受到了孩子們和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。
????2019年,在大劉家街道的大力支持下,李偉個人投資6萬余元,創辦了大連地區首家鄉村傳承基地“大劉家非遺工坊”。非遺工坊的成立,讓非遺文化傳承有了更堅實的陣地。在非遺工坊,李偉教授學員從編制木條框入手,并以此為基礎開發出獨具特色的迷你小框。
????2019年,在有著夏季達沃斯之稱的大連世界新領軍者年會上,迷你小框成為中外嘉賓愛不釋手、競相購買的特色紀念品,秸稈(木棍)藝術走出家門,走向世界。
????李偉,人們記不住他得了多少獎項,卻記住了他的雅號:“大連木棍兒李”“中國電車王”。李偉以半生的執著追求詮釋了一名非遺傳人的擔當,同時也開辟了一條以創作促進創業的道路,并將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。
????1. 門窗、扶手、座椅、操控臺上的銅把手……樣樣齊全,大連的老電車出名了。
????2. 李偉的第一件工藝品生動再現了20世紀50年代的東北民居。
????3. 《東北民居》一炮打響。
????4. 從屋外雞舍、柴垛到屋內拉線開關,家居用品一應俱全。(照片由受訪者提供)